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確診數激增民焦慮感↑ 醫點名「疫情下」6款人易陷恐慌

編輯 朱育嫻 / 責任編輯 王思淳 報導
發佈時間:2022/05/04 12:51
最後更新時間:2022/05/04 12:51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少民眾紛紛感到恐慌。(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TVBS資料畫面)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不少民眾紛紛感到恐慌。(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TVBS資料畫面)

本土疫情不斷攀升,指揮中心每日公布的單日確診數字屢屢創新高,只要新冠疫情一爆發,民眾就會開始大採購、大排隊、大塞車,情緒也開始起伏跌宕。你有疫情恐慌特質嗎?醫師分析新冠大流行下民眾的恐慌反應。

快篩實名制上路後,各大藥局湧現排隊人潮。(圖/TVBS)

 
「數字」的出現,讓人焦慮不安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只要大流行一大爆發,不少人會感到非常緊張、焦慮、不安狀態,甚至會看到大採購、大排隊、大塞車等現象,這是群眾心理呈現的行為效應。有科學家認為,大部分國家都在乎爆發的數字高低,又有哪些重症數字、死亡數字⋯⋯這些天天出現的數字,使民眾默默形成恐慌,在社會中蔓延而不知。

民眾內心恐慌狀態有多嚴重?

 
黃軒表示,根據研究調查,現在COVID-19大流行下,社區開始大爆炸,民眾內心恐慌狀態是屬嚴重的!此調查是用「李克特氏五點量表」來評估,1分是超級嚴重恐慌,5分是完全沒有恐慌,此次研究在李克特氏五點量表得分在2.99分,代表屬「嚴重恐慌行為」。

這種民眾一起嚴重恐慌的心理行為,早在SARS期間,2005年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得不到良好反應或回應的人,他們內心深處的焦慮,容易化成集體恐慌的行為模式。

哪些人比較容易陷入恐慌行為群陣?


研究人員也開始探究,那些容易陷入恐慌的人有以下特質:

1.「自我效能」不佳者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危機的處理能力評估,例如情緒容易起伏、焦慮不安等,這些個人有行為能力,可以處理好自己遇到的問題,但一時慌亂,什麼都沒有處理完成,科學家就稱「自我效能不佳」,這容易出現在群體恐慌問題反應的行為中。

女性情緒較敏感,容易陷入恐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女性

早在2003年SARS大流行下,研究人員就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壓力異常,這是因為女性的情緒敏感度比男性高,容易陷入恐慌和其他負面情緒。
 

3.高危機意識者
據研究,當有人說「他的危機意識很高」,也代表他的恐慌度可能也很高。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那些自我危機意識很高者,會對自己的行為限制,心理上和人都會產生距離感,也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

4.低教育水準者
研究發現,低教育者容易人云亦云,易陷在群眾的恐慌行為中。另外,研究人員發現,受高教育程度者,認知能力、解讀能力比較好,這些都會使他們比較容易判斷出哪些是COVID-19假訊息,會依指引去採取具體行動,不易受謠言影響,間接減少他們群體恐慌的問題。

5.經常吸收疫情資訊者
當你天天吸收COVID-19資訊,易陷入群體恐慌中而不自知。過去論文就指出,在SARS大流行擴散時,吸收最多疫情的民眾,恐慌情緒是高漲的,因為任何一開始大爆炸的疫情,所有的病毒、症狀起伏都不完全,更會導致民眾陷入群體恐慌中。

 
6.醫護家屬們
研究論文指出,醫護家屬們是容易陷入群眾恐慌的其中一群。原因是,醫護人員回到家中會和家人聊天相處,聽到一些無常的、危險的病況,再加上有些民眾對醫護人員貼標籤,以及一堆不確定的訊息,都可以直接從醫護人員身上取得,雖然表面上支持,但內心深處也會焦慮,如果又壓抑下來,就如「外溢效應」,醫護人員在家分享負面情況,家屬們也會受到波及。

透過專業協助,安心度過疫情大流行
因防疫產生極大壓力怎麼辦?黃軒建議,可透過專業機構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搶救壓力過大的問題,如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生命線專線1995(要救救我)、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依舊幫你),均可在必要時刻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

原文請見:你有「疫情恐慌特質」嗎?研究:這6種人最易恐慌 醫揭疫情下恐慌現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健康2.0》官網,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好眠對策全攻略◢

👉2招「睡前慢運動」快速入眠遠離肥胖

👉想要倒頭就睡、身心放鬆就吃這3水果

👉蓋厚棉被比較好睡覺?研究顯示是真的


#疫情#恐慌#新冠大流行#防疫#新冠肺炎#確診#確診數字#恐慌特質#重症#自我效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692

0.0992

0.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