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 歷史搜尋:
  • 熱門搜尋:
    科技大廠中毒美麗島電子報擦撞性侵救援食物中毒解雇預產期黎明詩
  • 搜尋:

    糖尿病 結果共1,932筆

  • 藍莓熱量低營養價值高! 可降血壓強化細胞

    藍莓又被稱為北美藍寶石,含有纖維素、維他命C、維他命K以及銅、鉀和鐵,不只可以降血壓,還可以強化細胞,被醫師認為是對身體有益的水果,但營養師也提醒,如果有糖尿病的病患則要注意。
    2024/01/31 22:52
  • 習近平傳罹胰腺癌!醫曝出現「3症狀」快就醫:暴瘦要小心

    網友們經常喜歡亂發名人死訊,後來往往被證實是亂傳。但最近不得了,竟有網友瘋傳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疑似「癌王纏身」的消息!自稱護理師的網友翻牆至海外華人論壇說習近平在例行的健康檢查過後發現罹患胰腺癌,還對比他近期公開影像明顯消瘦,但因爆料者匿名,消息來源讓人存疑。醫師表示,3個月內體重驟降10%是警訊,但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也可能短期內變瘦,要詳細檢查才能確知。
    2024/01/31 18:52
  • 不只頻尿、口渴!英國醫曝:腿上出現「小圓點」也是糖尿病警訊

    糖尿病,這個普遍而又複雜的慢性疾病,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球健康的重要話題。其對人體的影響遠不止於血糖水平的異常升高,它還可能對身體的各個器官造成深遠的影響。除了我們常見的糖尿病症狀,如頻繁排尿、異常口渴等,英國醫師唐納文(Dr. James Donovan)最近在社群媒體平台TikTok上揭露了一種較少人知道的症狀:糖尿病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
    2024/01/31 09:55
  • 26%國人高血脂靠魚油、紅麴降膽固醇? 醫:錯誤迷思 

    高膽固醇是不少民眾的困擾,而根據衛福部公布2022年台灣十大死因,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相關。國健署統計2017至2020年18歲以上國人高達27%患有高血壓,11%有高血糖,而高血脂的比例更是高達26%,這些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醫師指出,市面上有些魚油、薑黃或紅麴等保健食品,其實對於降低壞膽固醇無顯著效果,建議患者仍是要配合醫囑治療。
    2024/01/29 12:45
  • 許富凱被日本爸爸感動!嘆了一聲「很不容易」 送無糖汽水超暖心

    資深媒體人吳小帽的新書《我的日本爸爸》元旦發行,昨(28)日舉辦全台唯一分享會,除了書中主角「日本爸爸」到場,甫推出新專輯《五木大學》的金曲歌王許富凱也到場助陣,貼心的許富凱知道「日本爸爸」有糖尿病又愛喝汽水,還帶來「無糖汽水」讓老人家一飽口福。
    2024/01/29 11:41
  • 臘腸加多1物「近乎失明」!陸女視網膜滲血 醫嘆病變警訊

    凡事過猶不及、再愛吃的東西也應該適量,避免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中國大陸一名女子基於健康考量而自製臘腸存放,卻在連續吃了一週後爆出失明警訊,就醫才驚覺視網膜已經有滲血的情況,推測是製作過程「加太多糖、澱粉」所致。
    2024/01/29 09:01
  • 研究發現每天喝黑茶 罹患糖尿病風險降低近五成

    糖尿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除了遺傳因素外,飲食習慣也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一般來說,多吃蔬果、堅果、燕麥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有助預防糖尿病,而近期研究顯示,每天飲用黑茶,如普洱茶,有助於控制血糖,降低患有預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項發表於《Diabetologia》的研究分析了1923名成年人的飲茶習慣,並發現日常飲用黑茶的人群,與不飲茶者相比,患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
    2024/01/23 15:41
  • 別只看血糖!醫曝「1指數」亮紅燈要注意 小心糖尿病上身

    想到糖尿病,多數人都只想到血糖數值變化,不過,醫師提醒,預防糖尿病除了觀察血糖的變化外,更該注意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這個數值是臨床上判定糖尿病風險高低的標準之一,胰島素阻抗意即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是罹患糖尿病的警訊,可以更早得知有無血糖控制問題。
    2024/01/23 11:33
  • 韓國歐巴肥胖率提高 平均腰圍5年增1公分

    南韓政府最近針對國民健康做調查,發現南韓男性的肥胖率提高,作為肥胖標準的腰圍,最近5年每年都在增加,一共增加了近1公分,而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子,2022年佔南韓死因第8位,現在南韓民眾開始變更飲食習慣,坊間業者紛紛推出低鈉低糖的健康食品。來看TVBS新聞合作夥伴-YonhapnewsTV的報導。
    2024/01/22 15:11
  • 想生大眼寶寶?楊晨熙看網路文狂吃葡萄 產檢沒過「2次都超標」

    女藝人楊晨熙,昔日為兒童節目備受歡迎的「果凍姐姐」,與建商男友閃婚後,證實升格新手媽媽,預計今(2023)年4月迎接女寶寶。而前陣子楊晨熙才記錄女兒第一次胎動,如今最新產檢卻發現其中一個檢測不過關,原因竟可能是吃太多葡萄,讓粉絲很擔心。
    2024/01/21 15:39
  • 糖友首重飲控!三原則穩血糖 喝酒、吃水果遵「1指標」

    控制糖尿病的主要課題在於血糖的控制,生活中存在各種高血糖食物,難道都不能吃嗎?糖尿病飲食要怎麼控制?哪些食物不能吃?糖尿病患者能喝酒嗎?要如何選擇食物,讓糖尿病飲食管理更順利?本篇文一次解答。
    2024/01/19 15:19
  • 歲末聚餐怎麽吃?專家曝「高血脂、糖尿病、痛風」3族群飲食禁忌

    又到了年終聚餐高峰期,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應酬喝酒該怎麼吃,才能防止疾病惡化?像是痛風、高血脂、糖尿病病人,飲食該注意什麼事項?營養師薛曉晶不藏私傳授慢性病患者正確進食技巧。
    2024/01/19 14:28
  • 喝果汁≠吃水果!美研究:比飲料更糟 長期恐致肥胖等慢性病

    根據美國專家對於先前研究所做的最新分析,若是每天喝至少一杯100%純果汁,可能會造成兒童和成人的體重小幅增加。
    2024/01/18 21:19
  • 不怕血糖飆升!臘八粥健康吃法 糯米換成「1物」通便、降三高

    農曆十二月又被稱為「臘月」,相傳民間在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祈求平安的習俗,且熱粥也非常適合在寒風刺骨的冬日裡品嘗,以去除體內寒氣。中醫師指出,傳統臘八粥易使血糖飆升,這時可用「燕麥」取代糯米,不僅能降低熱量的攝取,還能兼顧美味,有消化不良者及糖尿病患者仍應酌量攝取。
    2024/01/16 22:53
  • 體檢前注意!9類藥影響報告結果 這項恐誤診「假性糖尿病」

    藥物對身體檢查結果有重要的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臨床診斷的誤判。有哪些常見的藥物可能影響身體檢查結果,造成報告出現誤差?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有9類藥物要注意。
    2024/01/16 12:47
  • 手指用力就發痛!打字打到「板機指」 專家曝1撇步舒緩

    不少民眾在長期打字、玩手機後,會感覺手指難以伸直,甚至會在掌間出現腫脹隆起,一按直接痛到飆淚,這就是「板機指」找上門。中醫師指出,長期使用手指的上班族、糖尿病、痛風患者都是板機指的高危險群,平時要適度休息、熱敷按摩,才能把手指保養在最佳狀態。
    2024/01/07 10:32
  • 做錯恐致命!1類人便祕「千萬別自行灌腸」 男解便敗血症昏迷 

    當免疫力低下,灌腸若不慎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一名男性因腹悶、便祕就診,就醫檢查發現大腸穿孔,必須做緊急手術。醫師表示,灌腸應謹慎,有異狀應及時就醫,切勿自行處置。
    2024/01/05 14:24
  • 資深男星爆失明!晚年病痛纏身 無奈嘆近況「家人都走了」

    人稱「鵬哥」的資深港星盧海鵬,近年來因為健康亮紅燈的關係,已經鮮少有電視劇的角色接演,多以電影為主,但作品產量也是大不如前;而在作客老友鄧英敏的節目期間,盧海鵬也坦言因為糖尿病、青光眼纏身的問題,導致他目前呈現「一隻眼睛失明」的狀態,也透露因為家人接連過世或遠在加拿大,今(2024)年春節應該會獨自一人待在香港。
    2024/01/03 13:50
  • 青少年肥胖狀況令人堪憂!醫師:不忌口下場慘

    不少人都曾經聽過「小時候胖不是胖」這句話,但真的要注意肥胖的問題,現在有許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可能會有非常風險罹患慢性病,據了解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與精緻化,教育部統計處2022年資料顯示,國中生肥胖率占全體17.8%,絕對不可輕忽!
    2024/01/02 23:10
  • 成人「每半年洗牙率」低於5成 醫示警:中風機率增6成

    口腔健康竟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台北市牙醫公會今(30)日指出,健保給付民眾每6個月洗牙一次,但國內成年族群洗牙等健保牙醫服務利用率卻低約5成,顯示多數國人並未落實口腔保健、沒有定期檢查習慣。北市牙醫公會就表示,沒有定期洗牙不但會造成牙齦萎縮、出血與牙齒動搖,腦中風風險更增加6成。
    2023/12/30 21:12
  • 28歲女健檢出「80歲老腎臟」 醫驚:吃1藥減肥成禍首

    僅僅28歲,腎臟卻老到80歲!一名28歲女子平常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也沒有亂吃止痛藥,有天體健卻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剩下50分」,等同腎臟已80歲。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隨後反問女子是否有固定吃保健品,女子坦言有固定吃藥物瘦身,問題點就在該藥品「相當傷腎」,不可不慎。
    2023/12/27 16:41
  • 不只高血糖!低血糖也很可怕 「2狀況」失智風險恐升高

    低血糖常在臨床上被忽略,還會伴隨嚴重的慢性疲勞、偏頭痛、憂鬱、焦慮等問題,通常非糖尿病的低血糖,有2種狀況,且反覆的低血糖恐會讓失智風險升高,但只要沒有特殊疾病影響,通常能透過安排餐次、調整蛋白質和澱粉比例來有效預防。
    2023/12/21 23:48
  • 先洗頭藏中風危機?醫警告4類人當心 「水溫」才是關鍵

    入冬首波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有越晚越冷的趨勢,回到家中洗個熱水澡暖暖身子,可說是一大享受。網路流傳如果洗澡先洗頭,可能導致中風,必須要由腳往頭洗。對此,醫師解釋,寒冷的確會造成周邊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不過是整體的血管神經都會受到刺激,屬於全身性的反應,並非只有頭部,腦中風是在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前提下易發生,與水溫有關,但跟洗澡順序沒有直接關係。
    2023/12/21 10:28
  • 熬夜當心!女性睡眠不足恐罹糖尿病 醫授5招助入睡

    睡眠不足會提高女性糖尿病風險?一項美國研究發現,連續6周每天只睡6.2小時,會讓胰島素阻抗顯著提高,進而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醫師建議,民眾可依5招幫助入睡。
    2023/12/20 22:59
  • 肺炎鏈球菌來勢洶洶 專家曝「3類高危險群」研議公費接種

    秋冬來襲,許多病菌一次爆發。除了新冠疫情國內上週新增258例本土確定病例外,「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也來勢洶洶。今(112年)本土與境外移入的肺炎鏈球菌個案累計265例,案例為三年新高。而今年九月疾管署也宣布三階段「擴大65歲以上民眾公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此, ACIP召集人李秉穎認為有三類高危險族群也應納入接種。
    2023/12/19 19:14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